来源:思齐俱乐部
新的人事任命,恒瑞医药能否走出“至暗时刻”...
在空缺了近10个月后,恒瑞医药的总经理职位终于敲定新人选。昨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任命戴洪斌为总经理。
自去年,担任总经理长达17年的周云曙“退隐”后,关于这一位置的继任者就让人猜测纷纷。在过去的几个月中,这一人选隐隐浮出水面。今年一季度,在恒瑞医药举行的多个创新产品上市会上,戴洪斌首次以“常务副总经理”身份亮相。
图片
公开资料显示,戴洪斌自2000年大学毕业后即加入恒瑞,从办公室科员做起,年仅27岁就担任董事会秘书,经过十年的历练晋升副总经理进入高管团队,再至2020年进入董事会,成为核心高管。
戴洪斌长期负责公司证券、法务、公共关系、药品价格管理和市场准入,并一直代表恒瑞医药参与国家医保谈判且取得积极成果。
他同时也长期负责公司对外投资和产业布局,主导全国多地子公司的布局、投资、筹建及相关产业基金建设。从去年开始,戴洪斌参与管理销售,今年4月起直接分管生产、采购。这些细节安排与培养,可能是恒瑞为其正式出任总经理所做的铺垫。
高管变动频繁,销售团队裁撤近4000人
这段时间以来,恒瑞医药人事变动频繁,业界颇为关注。
自去年7月,时任恒瑞董事长周云曙宣布辞职以来,陆续有财务总监周宋、主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张月红相继辞职。
今年4月份,兼任首席医学官的副总经理邹建军提出离职,同时恒瑞又火速提拔张晓静、王泉人担任副总经理,分别负责肿瘤和非肿瘤的临床研发项目。这也侧面说明了,在恒瑞枝繁叶茂的人才体系内,任何人都没有绝对的不可替代性。
业内分析,受集采、创新药进医保等行业变革影响,在艰难转型时期,管理团队更迭正是恒瑞正在进行必要调整的表现。去年,恒瑞的另一个大动作就是对销售团队进行“瘦身”。
恒瑞医药在年报中坦言:“2021年初公司员工数量、机构设置与业务发展规模不匹配,造成运营和人员成本高。”为了进一步降低销售运营成本,提升了销售运营效率,恒瑞医药销售人员由年初的17138人优化至13208人。据此计算,人员优化规模涉及近4000人。
内忧外患,业绩承压
管理团队的更迭和销售团队的裁撤只是恒瑞医药业绩承压的一种表现。
4月22日,恒瑞医药公布了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财报显示,2021年,恒瑞医药实现营收259.06亿元,同比下降6.59%;归母净利润45.30亿元,同比下降28.41%。今年一季度,恒瑞医药实现营收54.79亿元,同比下滑20.93%;归母净利润12.37亿元,同比下滑17.35%。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这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年度营收和净利润双降,近20年里恒瑞医药营收从未出现过下滑趋势。其实,这样的成绩在整个行业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
在年报里,恒瑞医药剖析了业绩下滑的原因,其中列举了集中带量采购、国家医保谈判产品大幅降价导致毛利率下降的原因。
根据财报数据,自2018年以来,恒瑞医药进入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仿制药共有28个品种,中选价平均降幅73%,中选18个品种。
2020年11月开始执行的第三批集采涉及的6个药品,于2020年销售收入19亿元,2021年下滑55%;2021年9月开始陆续执行的第五批集采涉及的8个药品,2020年销售收入44亿元,2021年则下滑37%。
以此计算,仅这十几款药品,便使得公司的营收下滑了27亿元左右。
另外,在二级资本市场上,恒瑞医药市值也失守2000亿关口,股价由最高点的97.23元/股,跌至今日收盘价29.34元/股。
此时的恒瑞医药可谓内忧外患。
加速创新药研发,走国际化路线
在仿制药承压之下,恒瑞医药全面加速创新药研发。去年研发投入62.03亿元,比上一年增加12.14亿元,同比增长24.34%,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3.95%,大大超过2021年度净利润总额。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2021年的业绩。2022年第一季度,恒瑞医药继续加码创新药,研发费用达到10.07亿元。
面对种种不利局面,恒瑞医药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开始在海外“招兵买马”,搭建“出海”队伍。目前,恒瑞医药在美国和欧洲已建立涵盖医学科学、临床运营、注册、药理、统计、质量管理等多部门在内的完整临床研发队伍,全面启动全球产品开发团队工作模式。
2021年年内,恒瑞医药聘任了Scott Filosi为恒瑞美国/欧洲首席执行官,整体负责恒瑞美国和欧洲的运营管理工作;聘任Joseph E. Eid博士担任恒瑞美国/欧洲首席医学官,全面负责恒瑞在欧美区域的药品开发和医学事务;澳洲和日本市场方面,恒瑞分别聘任了MikeLee博士、Kiyoshi Hashigami博士为澳洲、日本临床研发副总经理,负责建立两地的临床研发团队,推动和支持当地的全球临床项目。
创新药研发与出海之路并非一蹴而就,面对未来众多的不确定性,恒瑞医药还需要弥补技术水平的差距。随着新的人事任命和创新举措的推进,恒瑞医药能否力挽狂澜,走出“至暗时刻”?